戴维森奖华裔得奖者近半数 为什么越早出国的孩子越优秀?


近日,美国著名的Davidson Fellows奖学金获奖名单公开,其中,20个获奖名额中,亚裔(包括印度裔)近半数,而华裔数量,更是遥遥领先,有7人之多。

The Davidson Fellows Scholarship是“世界十大最大奖学金”之一,同时也被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》评为“7项著名本科生奖学金”之一。此奖项表彰那些在科学、技术、数学、音乐、文学等领域做出积极贡献18岁以下青年,自2001年创办以来,已有326名杰出青年获得了超过740万美元的奖励。

2018年的Davidson Fellows,根据官网信息,华裔获奖名单如下:


 


他们中,年龄最小的才15岁,最大的也就18岁,但在科研方面,却都成绩斐然获奖无数,且全都多才多艺。

科研方面:有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外科手术评估以减少术后感染机率的Amy Jin(18岁,即将入读哈佛);有研究细菌感染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并将此技术应用于解毒(医疗透析等)领域的的Maggie Chen(18岁,即将入读哈佛);还有研究有理函数并解出了困扰一个困扰数学家近100年问题的Franklyn Wang(17岁,即将入读哈佛);有研究质数和质数排列模式的David Wu(18岁,即将入读MIT);有利用近海卫星遥感检测海面样貌来推断海洋生态的Marvin Li(15岁);有从小生病差点致聋但通过心理联系客服健康困难重拾音乐梦想的Anne Liu(16岁);还有因从小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奶奶而得到灵感,研究利用无线脑电波预测人的想法,从而改善语言障碍患者和他们的监护者之间沟通问题的Grant Sheen(17岁)。


 


2014 Davidson Fellows获奖者合影

业余爱好方面,这些年轻人也都是个中佼佼者:Amy Jin喜欢计算机,并获得过多项美国计算机竞赛奖项,她还擅长拉小提琴,是加州青年交响乐团成员,还曾以独奏者的身份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;Maggie Chen擅长单簧管和钢琴,14岁时就在卡内基音乐厅独奏表演了;醉心于数学问题的Franklyn Wang多次参加美国奥赛,并在数学、物理、计算机等学科都拿过奖;David Wu从小就参加各种天才少年项目,除了对数学痴迷外,他还在苦练滑冰;Marvin Li喜欢数学、计算机、物理、击剑和钢琴,拿过美国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银奖,还创办了一家为高中生提供金融教育的公司,中学时期就写过他所在地区癌症复发统计分析的论文,而且,现在才15岁的他,几年前就已经是戴维森青年学者了;喜欢音乐的Anne Liu将自己的才艺发挥到淋漓尽致,参加过各种音乐节和国际音乐竞赛,拿过很多奖,也因此去了世界很多国家并爱上了旅行;Grant Sheen兴趣广泛,参加过很多科学竞赛,同时还是美国B级击剑运动员。


 


事实上,每一年戴维森奖学金获奖者中,都不乏亚裔面孔。与中国的同龄人相比,为什么这些年轻人会有如此骄人的成绩?

1、给学生更多探索兴趣所在的空间

中国有句话叫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。这些年龄集中在15-18岁的获奖者们,大多都在读高中,其中几位即将高中毕业入读大学,他们要么早早就确定了研究方,要么将课余兴趣深入研究,发表论文参加专业级竞赛,无一例外不是因为兴趣而坚持下来的。而美国学校,也特别鼓励学生开拓兴趣开阔视野,学校会在学生的课题和研究上给予相应的人力、物力支持。


 


2、获取研究资源更便捷

在浏览几位华裔获奖者的经历时,前途君发现,其中几位同学的研究课题其实是在大学实验室完成的。

比如Amy Jin,她是在参加斯坦福大学的暑期项目时才第一次接触到人工智能,最初她用人工智能辅助医疗领域的研究只是一个想法,2016年,她向斯坦福大学咨询希望继续该项目的研究,学校非但没觉得这是小孩子一时兴起,相反,这个项目反而得到了斯坦福大学计算机视觉实验室Serena Yeung博士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Jeffrey Jopling博士的持续指导和支持,项目进行的实验室是大名鼎鼎的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,临床检验则有斯坦福大学的临床研究中心提供……


 


这种科研的号召力和资源响应速度,是这些获奖者得以深入研究完成项目的保障。

我们在感慨这些同龄年轻人的优异时,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才能培养出这样的青年。借用梁启超先生语为本文结尾,与诸君共勉:“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强则国强!”